Angew. Chem. :奥斯特瓦尔德熟化诱导界面保护层助力实现1000000次循环寿命的水合氢离子电池

  • A+

水系电池中由于缺少正极固态电解质界面层(CEI),电极材料面对更为恶劣的环境,引发过渡族金属离子(TMs)溶解、活性物质剥落等副反应,严重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。传统的CEI膜或者人工保护层(APL)存在界面阻抗增加、适配性、耐久性等问题。因此,设计均匀、低阻抗、稳定持久的电极/电极液界面尤为关键。


今日,吉林大学张伟教授、郑伟涛教授,通过将材料制备、催化领域的奥斯特瓦尔德熟化(OR)引入到储能体系,利用六氰基铁酸铜(CuHCF)正极材料的Cu、Fe离子溶解,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经历OR过程,同步改善电极材料、电极/电解液界面,可实现百万次循环寿命的水合氢离子电池。

1

图1 CuHCF的电化学性能。

随循环次数的增加,电极表面逐步形成了致密的、由相互嵌套的立方体组成的稳定界面层。该界面层在保持原始CuHCF的面心立方结构的同时,出现了有序化程度更高的(110)和(100)低指数晶面,且几乎没有增加体系阻抗。达到了319天循环时间、一百万次的循环寿命。为验证OR过程中的立方颗粒是由溶解的Cu、Fe离子形成,将其和具有强吸附离子功能的活性炭(AC)匹配全电池,稳定界面层的存在可有效缓解Cu、Fe离子溶解,实现了3000次循环后91.7%的容量保持率。

2

图2 CuHCF的稳定性机制。

由于CuHCF材料对于电子束的高度敏感性,传统电镜表征技术无法得到样品的结构信息。因此,本文使用了低剂量透射电子显微镜(Low-dose TEM);配有冷冻样片杆(cryo-transfer tomography TEM holder)的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(AC-TEM);SEM、EDS、Raman成像、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(TOF-SIMS)连用;以及对于样品几乎无损的X射线显微断层成像技术(micro-CT),详细解析了稳定界面层。这一设计不仅为长寿命电池提供了新的思路,也为设计大尺寸、良好有序结构的材料开辟了新途径。

文信息

Ostwald-Ripening Induced Interfacial Protection Layer Boosts 1,000,000-Cycled Hydronium-Ion Battery

Zhenzhen Zhao, Wei Zhang, Dong Wang, Lin Li, Qing Liang, Wenwen Li, Chang Lu, Seung Jo Yoo, Jin-Gyu Kim, Zhongjun Chen, Yujin Li, Xu Zou, Fuxi Liu, Xinyan Zhou, Kexin Song, Jingjuan Li, Weitao Zheng


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

DOI: 10.1002/anie.202414420


weinxin
我的微信
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

发表评论

目前评论: